【國情動向】BBC:内地官方的海外社媒「大外宣」 每項目預算以百萬計

國情動向

發布時間: 2019/08/26 13:33

最後更新: 2019/08/26 17:59

分享:

分享:

YouTube日前繼Twitter與Facebook後,關閉210個針對香港反對《逃犯條例》修訂示威、發放假消息的頻道。英國廣播公司(BBC)翻查公開的中國政府採購文書發現,中國政府透過官媒等機構在海外開展「重大主題宣傳」和收集境內外輿情,每個項目的預算數以百萬元(人民幣,下同)計。

近年中國政府的採購公告顯示,包括外交部、網信辦等政府機構,多次將涉高額經費的海外宣傳及輿情收集的項目授予官媒。這些公告揭示官媒和政府間除體制內的互動,還有以商業採購合同為紐帶的外宣協作。

2018年5月,網信辦公開招標,要求合作方利用海外社交媒體平台,開展「網上重大主題宣傳」,最終人民日報以488.6萬元中標。今年8月19日,網信辦再為同一項目招標,人民日報以580萬元中標,預算比去年增長約18%,可見中國政府仍在增加對海外社交平台宣傳的資金投入。

中國政府透過官媒在海外開展「大外宣」,每項目預算數以百萬元計

此外,官媒還負責跟蹤與匯報海外輿情。今年6月,外交部新聞司就一個名為「境內外輿情服務」的採購項目招標,預算為338.5萬元。

招標公告要求投標方配備24小時值守的多語種團隊,「對中、外主流媒體及所屬主要記者涉華報道、重要國際報道原文、海外社交媒體帖文以日為單位進行跟蹤抓取」,提煉及匯編信息,向外交部新聞司提供報告。7月,該項目公布中標結果,環球時報中標。

上述「大外宣」還明確列明瞭要求達標的視頻觀看量及社交媒體「增粉量」。新華社4月為「互聯網數據服務」招標,要求服務覆蓋海外社交媒體,列舉了臉書、推特、YouTube和Instagram,重點要求統計、採集海外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數據。

官媒在海外社媒有明確達標要求

值得注意,在海外社交媒體上,一些新媒體賬號與中國官方間的關係並不明晰。其中,在微博上「北京發佈」被認證為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,然而「北京發佈」在海外社交媒體上並沒有亮明身份。

研究中國外宣多年的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教授布萊迪(Anne-Marie Brady)分析,内地官方的宣傳傳統是「飽和」策略,利用每個可能的宣傳渠道,包括海外社媒平台,中國希望通過外宣來影響國際上關於中國政治議題的輿論。

香港浸會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閭丘露薇補充,官媒對賬號粉絲量的硬性要求是對內政績工程,「這種政績工程有兩個目標,向上顯示工作有成效;對國內受眾,營造中國媒體在海外具有影響力的表象。」至於在海外社媒平台上隱藏官方身份,則是用來提升公信力,希望降低外界對於宣傳的警惕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